“千古一帝”唐太宗的濟世安民名字的來歷,《舊唐書》記載了一則神奇的唐太故事:高祖之臨岐州,太宗時年四歲,宗李9600退休金?。?!有書生自言善相,世民謁高祖,名字曰:“公貴人也,出自成語且有貴子。濟世安民”見太宗曰:“龍鳳之姿,唐太天日之表,宗李9600退休金?。?!年將二十,世民必能濟世安民矣。名字”……因采濟世安民之義以為名焉。出自成語 還是濟世安民在李世民的父親李淵任岐州(今陜西鳳翔)刺史期間,李世民剛剛4歲,唐太有一位書生主動登門給李淵全家人相面,宗李看到李世民的時候,說他不到20歲就能濟世安民。“濟世安民”是當時的一句成語,李淵就取了其中的兩個字,給兒子取名“世民”。 故事里提到李世民的相貌是“龍鳳之姿,天日之表”,都是用來描述皇帝的形容詞,再加上李世民是在19歲的時候,勸說父親起兵反隋的,所以有人懷疑這不是巧合,根本就是李世民稱帝后為證明他是真命天子而編造出來的。 只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,那就是“世民”這個名字出自“濟世安民”這句成語。其實,古代還有一句與此內涵完全相同的成語:經世濟民。兩句成語的意思都是使國家得到治理,使百姓安居樂業。在近代,西方學術傳入東亞之后,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取“經世濟民”成語中的兩個字,來翻譯英文 economy 一詞,從此才有了今天喜聞樂見的“經濟”學。從其來源上講,唐太宗名字的內涵,與經濟學一詞最初的內涵是完全一致的。 另據《南部新書》記載:唐太宗破高昌,收馬乳葡萄,種于苑中,并得酒法,仍自損益,造酒成綠色,芳香酷烈,味若醍醐。 唐破高昌(今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)是在貞觀十四年(640年),借此機緣,唐太宗引進新疆的馬乳葡萄,在皇宮內苑種植,這種葡萄今天俗稱馬奶葡萄,成熟后仍呈綠色。 唐代大文豪韓愈肯定曾見過這種當時內地非常稀有的葡萄品種,他有一首題名《葡萄》的詩:“新莖未遍半猶枯,高架支離倒復扶。若欲滿盤堆馬乳,莫辭添竹引龍須。”詩中說的堆滿盤子的馬乳,顯然就是馬乳葡萄。 同時,唐太宗還從新疆得到一種釀制葡萄酒的方法,親自進行試制,對原配方進行修正,最終唐太宗成功釀出一種綠色葡萄酒?!赌喜啃聲穼Υ似咸丫频脑u價是“芳香酷烈,味若醍醐”,唐太宗釀制的馬奶葡萄酒,特點是香氣特別足、度數有點兒高,也許這才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。時至今日,中國人不僅仍舊喜歡喝高度酒,也更偏愛濃香型。唐太宗用新研制的綠色葡萄酒賞賜大臣,漸漸地這種酒在唐朝都城開始流行起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