腕部扭傷當心下尺橈關節脫位,一文理清診治要點
隨著電視劇《狂飆》的腕部位文熱播,劇中很人物和故事情節都為觀眾耳熟能詳。扭傷其中一集里郭文建左手臂吊頸腕帶,當心點人最大的意義是什么?打著石膏的下尺畫面令人印象深刻。郭文建在描述自己病情時輕描淡寫的橈關說:“就是扭了一下,有點錯位。節脫”今天,理清我們聊聊下尺橈關節脫位損傷和治療的診治話題。
下尺橈關節是腕部位文人最大的意義是什么?腕部維持穩定性和旋轉的重要結構,下尺橈關節損傷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。扭傷急性損傷有明確的當心點腕部外傷史,有如下表現:
1、下尺腕關節疼痛:局限于下尺橈關節及尺骨莖突處,橈關腕關節旋轉及尺偏時疼痛加重;
2、節脫腕關節局部腫脹:腕關節局部會出現腫脹的理清癥狀,但腫脹程度較輕;
3、局部彈性隆起:在下尺橈關節脫位時更為明顯,尺骨頭向背側或掌側隆起,壓之復位,抬手即彈回原處,即“琴鍵”征;
4、活動受限:因疼痛患側前臂旋轉及尺偏明顯受限,伴有三角軟骨損傷時尤甚。
醫生診斷下尺橈關節損傷需要結合X線、CT或核磁共振(MRI)檢查結果。X線和CT能很好地提示尺骨是否發生分離移位、向掌側還是向背側移位,對治療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;腕部MRI可以顯示軟組織的損傷,這種檢查功能是X線和CT所不具備的。所以,對那些發生下尺橈關節處韌帶撕裂或斷裂而沒有脫位的患者,能起到很好地診斷作用,從而避免因漏診、誤診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。
如果確診為急性下尺橈關節損傷或者脫位,應該如何治療呢?如果發生下尺橈關節脫位,要先手法復位,然后用石膏固定3~4周,如果無法復位,要進行手術治療。
但有些患者沒有明確外傷史,腕部也出現了上述癥狀,那是不是下尺橈關節損傷呢?也有可能。因為長期腕部的高強度、高頻率勞作,會導致下尺橈關節的慢性損傷。主要表現為腕部無力、腕部尺側有明顯的酸脹和疼痛感、用力握拳或提重物時疼痛明顯、旋轉時明顯受限。休息、用藥治療后可略緩解,但勞作強度恢復后,癥狀會反復出現。這種情況下手術治療能帶來比較好的療效,可明顯減輕患者的癥狀。
目前,治療下尺橈關節損傷或脫位的手術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:腕關節囊及韌帶修補術、自體韌帶在尺骨遠端鉆孔及固定術、單純尺骨短縮術、腕關節鏡下微創行韌帶重建術,具體選用哪種手術方式需根據患者病情而定。需要強調的是,雖然經歷了手術,但也不可能恢復到沒發生損傷時的狀態,而且手腕也會因勞累或天氣變化而病情反復,所以術后不可再從事高強度勞作。
希望大家能夠引起重視,出現問題后及時就醫,早診斷、早治療,盡量將后遺癥減少到最低程度。
本文由上海市同濟醫院急診外科主治醫師居宇峰進行科學性把關。
“達醫曉護”供稿

更多精彩內容,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。
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
- 上一篇:新華全媒+|春茶滿園吐新綠 湄潭老鄉笑開顏
- 下一篇:港商進軍內地 助推民企經濟發展